歡迎光臨新坐標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的產值每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國家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發揮了積極作用。
40年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波瀾壯闊。40年物換星移,歲月如歌;40年勠力同心,滄海桑田;40年不屈不撓,翻天覆地。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產業結構不斷完善,產業現代化水平與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我國地理信息產業也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伴隨著我國產業的發展和信息化浪潮的蓬勃興起而不斷發展壯大。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的產值每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國家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發揮了積極作用。被國務院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地理信息產業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留下了令人引以為自豪的印記!
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七屆年會暨中國北斗應用大會
發展迅猛 勢頭強勁
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是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從無到有、不斷成長的歷史。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地理信息產業以基礎測繪為起點開始發展;上世紀90年代,產業發展重點逐步偏重于軟件開發和數據處理,形成了中間大、兩頭小的產業鏈發展格局;2000年以后,隨著地理信息產業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以及各類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展,產業發展的重點延伸至產業鏈下游服務與應用。與此同時,以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企業強勢進入地理信息產業鏈的中下游。無論是位于產業鏈上游的數據獲取、中游的數據處理、下游的信息服務及各類應用,還是貫穿整個產業鏈的軟硬件制造和開發,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近年來,我國地信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仍然保持了旺盛增長的勢頭。2010年,我國地信產業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到“十二五”末,年產值超過3600億元。目前,我國地信產業從業單位數量超過9.5萬家,其中擁有測繪資質的企業超過1.9萬家,多家地理信息企業在國內外上市,在新三板掛牌的地理信息企業超過220家,從業人員超過117萬人。據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測算,2018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將超過6200億元。
由于地理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為促進地理信息產業鏈完善,提升產業整體規模效益,提高自主創新水平,各地積極建設地理信息產業園區或產業孵化基地。據統計,目前全國在建和已經建成的地理信息產業園或產業孵化基地已有50多家,每個區域的產業園都各具特色。其中,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管理高層論壇永久會址落戶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
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期間展示我國地信產業發展成就
技術變革 助推發展
地理信息技術是地理信息產業的核心要素,改革開放40年來,地理信息技術經歷了幾次技術變革,實現了從模擬、數字、到信息化測繪的時代更迭。目前,在國家“互聯網+”計劃和大數據戰略的影響下,地理信息產業與時俱進,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產生愈發緊密的聯系。地理信息技術的進步大大提升了作業效率,也大大拓展了地理信息數據的價值,并帶動測繪裝備實現更新換代。
從1978年到1993年這段時間里,進口測繪儀器壟斷了中國市場。測距儀90%依賴進口、電子經緯儀、全站儀、GPS接收機100%依賴進口,并且價格昂貴。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一批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軟硬件逐漸崛起,在隨后的10年間占據了相當大的國內市場,而且遠銷海外,一些核心技術能和國外同類軟件抗衡。目前,中國地理信息裝備從光電儀器到GNSS裝備、連續運行參考站系統,從海洋、陸地到空中,一系列自主研發的技術裝備不斷突破,全站儀、RTK銷售總數已遠超進口品牌,市場占有率取得了絕對優勢。以南方測繪公司為例,該公司陸續實現了測距儀器、電子經緯儀、全站儀、GNSS等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成為中國電子測繪儀器的開拓者引領者,產品出口到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技術水平上居于世界領先行列,創出中國制造的世界品牌。
在新技術、新裝備領域,以傾斜攝影測量系統、移動測量系統和地面精細掃描系統為代表的大面積數據采集裝備開始應用于生產。他們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地理信息數據采集模式,催生出大量新的需求。
另外,我國已初步建成衛星遙感信息接收、處理、分發體系和衛星對地觀測應用體系,民用高分辨率衛星“資源三號”01星、02星實現并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形成了覆蓋亞太的服務能力;開發了與北斗兼容的多頻多系統高精度定位芯片,結束了我國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產品“有機無芯”的歷史。國產GIS平臺軟件技術水平已經與國外同類軟件相當,實現了基于中央處理器、操作系統、數據庫的新一代地理信息平臺軟件的全面國產化,部分性能指標甚至優于國外同類產品。遙感處理軟件實現了產業化,大規模集群化遙感處理系統研發成功,生產效率提高5至10倍;國內首套機載雷達測圖系統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低空無人機飛行器航空攝影系統研發成功并面向全國推廣使用,部分研究成果優于國外同類產品。地理信息技術的創新和突破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技術進步助推產業發展,根據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的有關資料,目前我國超過千億級的產業包括測繪產業規模已超過1600億元,地理信息系統產業規模已超過1300億元,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已超過2000億元。除此之外,遙感產業、地圖產業等領域也隨著技術的進步迅猛發展。
第八屆中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博覽會
應用服務 不斷拓展
多年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的服務領域不斷擴大,已滲透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地理信息產業的服務之路越走越寬。
在導航定位產業及地圖領域中,使用車載導航、手機定位、位置查詢等產品和服務的用戶已超過5億,導航定位產業還帶動了汽車、物流、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在出行導航服務領域,2002年,豐田威馳成為中國首款裝配導航功能的乘用車,揭開了汽車導航在中國應用的序幕。導航電子地圖由四維圖新公司提供。如今,導航電子地圖作為導航產業的基礎和支撐,產品已經全面覆蓋所有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實現了全國所有城縣村鄉的無間斷引導,滿足了汽車導航、消費電子導航、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政府及企業等的需求,提升了用戶使用導航產品的體驗。車載導航市場是帶動導航產業發展的龍頭, 2017年,四維圖新、高德、易圖通分別占據中國前裝車載導航市場份額的前三名。車載導航電子地圖市場規模逐年增長,目前已超過20億元。隨著導航產業的發展,用戶群的不斷擴充,車道數據的路網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行人導航應運而生,解決了車載導航中“最后一公里”的難題。行人導航可以引導行人通過合理步行、騎行,換乘公交、地鐵等輕松到達目的地,并提供步行、騎行、公共交通、室內、AR(現實增強技術)相關的定位和導航功能的地圖內容信息。行人導航地圖產品,一方面使得導航地圖從為車服務發展到為人服務,另一方面實現了人們出行的全過程導航。我國擁有7億以上的移動互聯網用戶,這意味著龐大的行人導航市場。
導航定位產業對物流行業的滲透,使得物流業邁入智慧物流時代。運用導航定位服務,能夠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從2009年智慧物流概念的提出到2016年,中國的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從18.4%下降到14.9%。電商快運是我國物流行業中最具活力的分支,近10年每年的增長率超過40%。
在旅游行業中,導航定位服務能夠向游人提供旅游目的地的簡介、地理位置、交通路線換乘、旅游攻略參考等。2017年國內旅游人數50多億人次, 傳統的旅游時代逐步轉型升級,自由行成為景區消費主體。旅游中,在旅游區域內利用導航定位服務能夠向游客手機提供周邊各類旅游信息,包括旅游景點文字、語音介紹,最佳拍攝位置,周邊餐飲、住宿、衛生間、出入口、服務點等信息。位置服務也可以為游客推送最準確的目的地和導航服務,游客可以通過自身位置了解、選擇、變更旅行線路,實現自助導覽、自助導游。管理部門通過導航定位,可以分析用戶在園區內旅游活動數據,優化旅游線路。當旅游發生危險時,指揮中心人員也可以通過位置服務,迅速鎖定景區內人員進行搜尋、救援、疏散,規避旅游風險。
導航定位產業還廣泛滲透到在線餐飲外賣、房屋居住、共享出行、社交網絡、在線游戲等領域中,使得人們的各種生活需求都獲得了極大的便利。
在遙感產業領域,我國遙感數據的獲取與處理能力不斷增強,已經形成了自主的航空遙感數據獲取與處理體系,遙感數據的應用水平不斷提高。民用高分辨率立體測圖衛星——資源三號在推動遙感領域的產業化發展方面產生了積極效應,逐步解決了我國對國外數據源的依賴,滿足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的需求。目前,我國自主創新的高分辨率衛星影像應用及其產業化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面,根據國土、水利、應急救災、林業資源、環境保護等用戶的不同需求,經過定制化的加工處理形成系列化的產品或服務,挖掘增值服務價值,已成為市場發展的熱點。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遙感行業,包括數據服務商、服務提供商以及產品供應商,遙感應用從單純的提供遙感圖像標準產品、增值產品數據,逐步發展到基于大數據和云集算的業務化綜合服務平臺,集數據獲取、管理、處理、統計和分析為一體,為我國農、林、國土、水利、城鄉建設、環境、災害監測等行業提供有效且全面的決策支持。
在地理信息系統產業領域,地理信息系統軟件不斷成熟,大量地理信息系統軟件不斷涌現。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產GIS軟件不斷擴大市場份額,現在已占領了大部分市場,產值達到百億元之巨,廣泛應用于城市規劃管理等眾多領域。從事GIS軟件和應用開發的企業超過1000家,包括軟件、硬件、培訓、教育等在內。產生了諸如南方數碼的CASS、iData軟件、超圖公司的SuperMap、吉威時代的GEOWAY地理信息系統軟件、中地數碼的 MapGIS軟件、武大吉奧的 GeoStar等優秀軟件,有的還成功進入日本、韓國、印度、美國、法國、意大利、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開創了中國GIS軟件國際化的先河。
在國情普查、農經權調查、國土三調、不動產調查等方面,活躍著諸如南方測繪等地理信息企業的身影,他們為其提供了人員、技術、裝備上的支持。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百強企業
政策制度 保駕護航
產業政策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基本保證。正確的產業政策可以對產業的發展起到引導和促進的作用。近年來,我國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確保了地理信息產業擁有健康的發展環境。
《測繪法》第40條第一款中規定,國家鼓勵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推動地理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支持開發各類地理信息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推廣使用安全可信的地理信息技術和設備。這意味著國家在法律層面上明確了國家鼓勵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支持地理信息行業兼并重組,培育龍頭企業,提升服務水平。
國務院辦公廳2014年1月出臺的《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中,首次將地理信息產業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進行規范,對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做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是引領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推動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綱要都將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列入其中。
《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的出臺,為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國家還以設立基金和項目的方式,鼓勵相關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如國家設立的863課題、973課題、測繪科技項目等,對地理信息產業予以大力支持。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將地理信息相關技術列入40個鼓勵類產業門類中,并設立了衛星應用高技術產業化專項,支持衛星導航、衛星遙感等領域的產業化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2014年聯合印發了《國家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規劃( 2014-2020年)》是國家層面上首個地理信息產業規劃,對于推進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蓬勃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于2008年印發的《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中,對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圖像處理與分析軟件技術、空間信息獲取及綜合應用集成系統、衛星導航應用服務系統都予以了明確支持?!蛾P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等,則為促進北斗在民用領域的全面應用,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有力促進了地理信息產業快速發展。
各地也高度重視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國務院《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出臺后,吉林、陜西、四川、河北、湖南、山西、安徽、江蘇、江西、黑龍江、浙江、遼寧、青海、寧夏、新疆、甘肅、湖北等省區相繼出臺相關文件,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天津、內蒙古、吉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云南、西藏、甘肅、新疆等省區市“十三五”規劃中,都將發展地理信息產業列入其中。所有這些,都有力保障了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回顧過去,碩果累累;展望未來,心潮澎湃。未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隨著測繪地理信息深度融入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在雙創、科技創新政策的支持下,在高新技術的驅動下,在全球地理信息市場持續增長的大環境中,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璀璨的明天!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