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新坐標科技有限公司!
地理信息系統的前世今生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指的是在計算機軟硬件支持下,對地球空間中有關地理分布的數據進行“采集(成像)——運算——分析”的技術系統。簡言之,就是對指定空間對象進行成圖和分析,解答“位置狀態”的問題,構建“位置大數據”。
比較容易混淆的是,GIS以地理空間數據作為執行對象,這是其有別于其他系統的根本之處(如人臉識別系統、遙感系統、氣象軟件、GPS等)。
GIS行業始于上世紀60年代的北美,其后隨著90年代以來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行業開始取得突破性進展,其應用領域迅速滲透到各個行業。也正是在90年代后,隨著我國衛星導航和電力建設的大發展,GIS正式在中國落地。
從應用領域看,GIS涉獵極廣,堪稱病毒式傳播。其服務對象包括國土、農業、林業、電力、水利、公安、城市規劃、銀行等不同行業,按照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的統計,其中國土行業占整體GIS產業65%左右,其余行業平均在5%左右。
根據中國GIS協會的統計,我國GIS產業規模已從2007年的500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3000億元,據國土部地理信息局預計,行業未來增長率將保持在20%以上,2020年后,行業空間將達萬億,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行業。
從產業鏈結構看,GIS屬于典型的跨界、潛力巨大的行業,我們常常錯認的GPS等導航軟硬件、遙感設備等數據采集應歸屬其上游行業,這類似于虛擬現實行業中全息投影、3D技術和VRAR的關系。當然,這也從側面體現了GIS行業的跨界性和融合力,其上下游所能包括的內涵和外延空間目前看尚未存在明顯邊界,這也是篇頭自動駕駛概念也能牽出此行業的原因所在。
市場競爭格局
地理信息屬于敏感信息,涉及國土安全及利益,在大數據時代和行業應用范圍極廣的背景下,軟件國產化戰略將為本土GIS企業帶來機會。國內行業目前有3000多家公司,從業務結構看可以分為三層:
行業的業務結構自然地形成了三個細分市場,其間競爭格局和市場化程度有較大差異。GIS 基礎平臺軟件技術復雜,開發成本極高,目前為少數國際大廠占據,如美國環境系統研究所(ESRI)等。而GIS 應用平臺軟件和GIS技術開發服務領域的市場競爭則較為分散,在市場份額上尚未形成絕對的市場領導者。在中短期內,這部分市場才是本土企業需要重點爭奪的。
國家的支持政策也促進了行業發展和市場格局的形成。2007年,《國務院關于加強測繪工作的意見》中提出了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十一五”開始提出要“發展地理信息產業”。“十二五”繼續指出要“強化地理信息資源建設、管理與社會化綜合開發利用,發展地理信息產業”。而到了2014年,政府印發《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第一次明確了發展GIS產業的基礎戰略意義。既然國家在多年口號和觀察后明確了產業方向,我們有理由期待真槍實彈利好政策的到來。
新晉大熱方向
經常有人疑惑全國這么長的輸電線、城市如此密集的水網出現問題后工程師為什么可以在短時間內鎖定位置?答案就在于GIS技術的運用。除了電網這種較早就配備GIS系統的傳統行業外,土地確權也開始在近年廣泛使用此技術,作為國家大力推動的土地流轉制度,其先決條件就是農地確權,本來耗時費力的確權因GIS的引入用時大幅縮減,農業部表示,大部分確權工作將于2017年完成。這些還僅為傳統應用,未來的方向或許更令人澎湃。
城市道路環境是無人駕駛未來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在無人駕駛產業鏈中,地理信息系統為城市道路、建筑環境從不同側重面建模并生成數據庫,這將為無人駕駛核心系統提供基礎場景和決策參考。
此外,軍事和安防也是未來的重點應用方向。美國大數據公司Palantir當年通過其大數據分析系統幫助美軍定位到了本拉登的藏身之所,而Palantir軟件中嵌入的GIS系統成為了那次行動中貢獻最大的子系統。
正如前文所述,GPS、遙感、航測等技術均屬GIS的上游,而GIS也在得到各種數據支持后成為各行各業中有關“空間方位問題”的終極分析決策系統。
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聚合,GIS作為一個面向空間的行業,還遠看不到天花板。對于一個性感如斯的產業,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